New
教授會看到志願序嗎?會影響錄取機會嗎?
有同學問:「個人申請或繁星推薦時,教授會不會看到我們填的志願順序?如果某校只是我第二或第三志願,會不會因此不錄我?」

 這真的超多人在問!畢竟大家都會擔心:「如果填太後面,會不會被當備胎?」

教授或學校到底能不能看到你的志願排序?還是只看到你有填? 
如果只是第二志願,有沒有可能還是被認真看待、錄取?
志願序會不會成為評選考量?還是單純配對時才重要?

學長姐、考過的同學,或是有內幕(?)消息的,歡迎來留言解惑




by落點小邊編
如何適應大學的自主學習環境?
哈囉,早上好,我是落點版的小邊編。

有同學人私訊來問:「大學沒有固定作息、沒有老師盯進度,要自己安排進度跟學習,真的超不習慣…要怎麼調適才不會一學期直接大崩潰?」

這問題有人遇過!從被動式學習轉到大學的自由但充滿陷阱的自主學習環境,真的不簡單!

怎麼建立適合自己的讀書節奏?有推薦的時間管理方法嗎?
遇到課業卡關又沒人提醒該怎麼辦?

大學生如何主動找資源(像是課輔、圖書館、學長姐)來幫自己加強?



歡迎正在大學生活中掙扎或已經找到節奏的你,來留言分享你的適應方法或小祕訣
哪一種在校成績二階教授會比較喜歡呢?
有同學問:「如果要準備個人申請,哪種在校成績會比較受到教授青睞?是那種從50分一路穩定進步到75分的?還是高中三年都穩穩在70分?」

這真的是超實際的問題,因為兩種成績看起來都不差,但背後的故事完全不同!

教授會不會更喜歡有明顯進步、展現努力和轉變的學生? 
還是穩定度更重要,代表學習態度和表現都很一致?

備審資料要怎麼包裝成績曲線,讓教授看見優勢?

有經驗的學長姐、或是曾經二階被錄取的同學~來聊聊你覺得教授看重什麼?



by落點小邊編
多益成績太爛,可以放進備審資料裡嗎?
早上好,我是落點編。

多益成績太低,還能放進備審嗎?會不會反效果?

有同學私訊來問:「我有去考多益,但成績沒有很高…還可以放進備審資料嗎?會不會讓教授覺得扣分?」

這問題超常見!很多人想展示自己有額外學習英文的努力,但又怕分數太低被看不起那到底該怎麼辦才好?
分數不高,但有沒有辦法轉化為“積極學習”的證明?

可以搭配其他英文學習內容一起呈現,強調學習歷程嗎? 

教授到底在意的是分數?還是你有沒有主動學習?


歡迎有經驗的學長姐來分享,你當初怎麼取捨這類證照成績~放?不放?還是巧妙帶過?
參加職場參訪,可以放進「自主學習」嗎?
有同學私訊來問:「之前有參加學校安排的職場參訪,像是去科技公司或醫院參觀,這樣的經驗可以寫進自主學習嗎?還是只能算多元表現?」


這問題超實用,因為很多同學都有類似經驗,但不知道該怎麼分類。
參訪只是單純參觀?還是有延伸學習、心得、報告? 
如果是團體參訪,也可以寫進個人自主學習嗎?
要怎麼呈現比較有說服力?


 有整理過備審資料的學長姐、或成功寫過這類經驗的朋友~我是落點編,快來分享你的看法吧。
沒有修業證書,還能考大學嗎?
有同學私訊來問:「如果我沒有拿到高中的修業證書,還能不能參加大學的升學考試?會不會連報名資格都沒有?」
這真的是一個很現實又重要的問題!
學測、分科、四技二專等考試的基本報名資格是什麼? 有沒有替代方案,比如同等學力?

如果是特殊原因沒拿到證書,有沒有機會補救或申訴?

這題可能不只關乎制度,還有很多人經歷過相似的情況~

學長姐或有相關經驗的朋友們,歡迎留言幫忙解答

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或你所知道的相關資訊!你的見解,或許能為有類似疑問的同學解惑。

每則認真回覆,獲選最佳留言,致贈50元獎勵!



by落點小邊編
專科生備戰學測,想了解如何準備。
有名專三生,想試試備戰明年學測,但對於學測這件事不是很了解,有專科考學測的過來人可以分享經驗嗎?


想聽聽「專科生學測」的學長姐們的經驗!你們當初是如何下定決心?如何克服專科與學測內容的差異?時間如何分配?備考資源如何尋找?



一則留言分享你的寶貴經驗,最佳回答即可獲得50元獎勵!

你的分享,能為迷茫的學弟妹點亮方向!歡迎分享



by落點小邊編
學習歷程反思裡沒有提到專業技能可以嗎?
同學們,檢視學習歷程反思時,是否曾思考過「專業技能」的呈現?

參與社團、自主學習,你是否習得程式、設計、領導等技能?反思中,僅描述活動參與是否足夠?

學習歷程反思裡沒有提到專業技能可以嗎?


歡迎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by落點小邊編
如何在打工與學測準備間取得平衡?
嗨,各位學弟妹、學長姐大家好!我是小邊編。

最近,有一位高二的同學分享了他的心情。

他現在是高二生,最近在打工,他發現工作感覺比唸書、準備學測那些更讓他覺得自在,但大家都說學歷是未來工作的敲門磚,他應該要怎麼準備接下來的升學之路,又可以兼顧打工帶給我的放鬆自在?

他發現相較於埋首書本、準備學測,打工的體驗似乎更讓他感到放鬆和自在。
然而,傳統觀念又告訴我們,學歷是未來職涯發展的重要基石。
面對這樣的矛盾,這位同學感到有些迷茫,想知道如何在兼顧打工的同時,也能為未來的升學之路做好準備。

當打工的自在感與升學壓力迎面而來,他該如何應對?高二打工族升學路:如何在自在工作與學測準備間取得平衡?

如何在這兩者之間找到平衡點,是些許高中生需要面對的課題。

因此,我們想邀請曾經有過類似經驗的學長姐,或是目前也正在努力兼顧打工與學業的同學們,一起來分享你們的經驗和建議:

當初你們是如何在打工和準備升學之間分配時間和精力的?
打工的經驗對你們後來的升學或職涯選擇有什麼影響嗎?
你們認為打工為你們帶來了哪些在課本上學不到的寶貴經驗?
有沒有什麼時間管理或讀書技巧,可以幫助同時打工的學生更有效率地準備學測?

對於這位感到迷茫的學弟妹,你們有什麼暖心的鼓勵或實質的建議想對他說呢?
無論你是成功找到平衡點的過來人,還是正在這條路上努力的同行者,都歡迎在底下留言分享你的故事和見解。


你的經驗,或許就能為這位同學,以及更多有相同困惑的學弟妹們,點亮一盞明燈。


讓我們一起互相支持,幫助彼此在高中的這段重要旅程中,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道路!
如何適應大學的國際化氛圍?
有同學問:「最近像台大、清大這些頂大,外籍生越來越多,校園氛圍愈來愈國際化,剛進大學的我們該怎麼適應這樣的環境?」

這幾年真的可以感覺到,國際生越來越多、全英課程變常態、跨文化交流變成日常,但對很多新生來說,這還是很新鮮又有點壓力的事。

怎麼主動跟外籍生互動,不尷尬又有收穫?國際化對未來求職或申請交換,有什麼優勢?怎麼善用?


 有經驗的學長姐、或是正在參與國際活動的同學們~快來留言分享你的心得



By落點小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