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學 / 落點/書審面試
推趴
91 粉絲
587 話題
有關落點、填志願、備審、面試大小事,都可以討論、交流!

此區委由 1111人力銀行落點分析團隊管理😊

🌟書審面試 有獎徵答🌟 點按查看

(若活動有任何問題,請聯絡 1111人力銀行

趴特(Part)規範:

1. 落點分析,請點我:AI落點分析
2. 不可以進行人身攻擊、詐騙或惡意誹謗 etc.
3. 禁止非落點分析相關討論,包含任何形式業配文!!!
4. 如果有任何問題要聯絡版主,請寄信:
5. 和落點分析完全無關的內容,將由版主刪除,若多次違規,帳號將無法在此趴特上發文、回覆

OPT歐趴糖全站話題趴特(Part)試營運中
New
國立與私立大學「醫學系」有哪些差異嗎?
有同學問:「國立與私立大學的醫學系,除了學費以外,還有哪些實質差異?會不會對未來就業或考取醫師執照有影響?

除了學費差異,那資源或是師資有差異嗎?

這是許多有意進醫學系的同學都會想了解的問題!

國立和私立大學的醫學系,其實不僅在學費上有差,還可能在 課程設計、臨床實習機會、師資陣容、學校資源等方面 會有所不同?那麼,究竟有什麼具體的差異呢? 



不過不管是國立還是私立大學的醫學系,畢業後考取醫師執照的要求是統一的,執照的取得與大學的名稱無直接關係,但學校的資源和臨床經驗有可能影響學習的深度和質量?


有考慮這兩種選擇的學長姐,來分享一下你對這些差異的看法或經驗,或是有想了解的細節,快來留言討論!



By落點小邊編
教授最討厭在備審資料中看到什麼?
下午好,我是落點小邊編。

備審資料寫不好,會不會被教授直接扣分?有哪些常見的錯誤是教授最討厭看到的?

這問題超重要!

教授在閱讀備審資料時,不僅關心你的學術表現,也在意你是否真誠、條理清晰,還有你對自己的反思。
以下是一些常見的雷區,快來看看是否也有出現過!

是重覆又冗長、空洞、缺乏反思,還是過度誇張的內容才是教授討厭看到的?



有經驗的學長姐、曾經被教授閱讀過備審資料的同學們,快來分享一下你覺得最「雷」的經歷或避開的技巧吧
如何在備審資料中凸顯個人獨特性與專長?
在寫備審資料時,怎麼才能讓自己的個人特色與專長被看見?

有什麼方法可以讓資料看起來不無聊、又能展現真實的自己?

這是個超重要的問題!

備審資料是展現你自己的一個機會,如何能讓讀資料的教授看到你的個性、優勢?

有經驗的學長姐們,來分享一下當初是怎麼把自己的獨特性跟專長「賣」給教授的吧!


歡迎來留言!!




by落點小邊編
自主學習沒有寫計劃書會被扣分嗎?
哈囉同學們好,我是小邊編。

有同學詢問:「我在高一高二有做自主學習的東西,但當時都沒有特別寫計畫書,這樣在備審資料裡會被扣分嗎?還是只要內容好就沒差?」

畢竟不是每個人當初做自主學習的時候都很正式,有時候是邊做邊學、沒有先寫好一份「規劃表」…那會不會吃虧?


教授真的會在意有沒有正式的「計畫書格式」嗎?

若沒計畫書,可以後補整理心得、過程紀錄嗎? 

重點是在成果、反思,還是在前期規劃?


 有成功申請上大學的學長姐、或有經驗的老師,快來分享你們的看法 幫大家解答這個超多人忽略的細節!
多元綜整心得怎麼出色?用故事展現你的高中亮點!
「N多元表現綜整心得」 該怎麼寫,才能讓教授眼前一亮?
🧩 整合多元表現,讓整體更有條理和脈絡!
📖 說一個你的好故事,讓教授更有共鳴
✨ 如何善用800字+3張圖,有效凸顯個人記憶點?

💡 這場講座,帶你掌握撰寫關鍵,讓心得更有深度!

🔸 講者:內壢高中 楊璦慈老師
🔸 時間:4/10 (四) 19:00-20:30@Google Meet
🔸 報名連結:https://prompt.1111.com.tw/lecture/

📢 讓心得不只是紀錄,而是你的最佳敘事!
快分享給同學,一起打造出色的綜整心得!
高二做的實驗,高三還能放進學習歷程嗎?老師會認證嗎?
哈囉大家,我是落點版小邊編,

有同學私訊問:「我高二的時候做了一個科展實驗,滿有心得的,但當時忘記放進學習歷程,如果高三再整理補上,老師還會幫忙認證嗎?」

這種情況其實很常見!畢竟學習歷程不是每次做完就馬上上傳,有時回頭才發現那次經驗很值得記錄~
那麼…  學習歷程的「上傳時間」和「實際發生時間」有硬性限制嗎?
只要內容有價值,老師會認證,還是會覺得太久了? 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補充證明?

歡迎學長姐、或是有碰過類似情況的同學來分享:你怎麼處理過去的學習成果
準備明年學測中,證照多=加分保證?還是白忙一場?
有高二同學來問:「明年要考學測了,如果我現在開始考一些證照,會不會對個人申請加分?證照數量越多越好嗎?在想要專心準備學測還是要分一部份時間出來準備考其他證照!」

這問題超多人在想!很多人開始準備英檢、多益、甚至其他專業證照,但到底這些證照在備審上有沒有「實質加分」?

教授到底是看數量?還是看證照的「相關性」?

什麼樣的證照最能體現你的學習動機或未來志向?

證照要怎麼在備審資料中呈現才不會變成「填空項」?

我是小邊編,歡迎有經驗的學長姐、考過的朋友,快來分享你當初的策略和教授怎麼看這些證照
教授會看到志願序嗎?會影響錄取機會嗎?
有同學問:「個人申請或繁星推薦時,教授會不會看到我們填的志願順序?如果某校只是我第二或第三志願,會不會因此不錄我?」

 這真的超多人在問!畢竟大家都會擔心:「如果填太後面,會不會被當備胎?」

教授或學校到底能不能看到你的志願排序?還是只看到你有填? 
如果只是第二志願,有沒有可能還是被認真看待、錄取?
志願序會不會成為評選考量?還是單純配對時才重要?

學長姐、考過的同學,或是有內幕(?)消息的,歡迎來留言解惑




by落點小邊編
如何適應大學的自主學習環境?
哈囉,早上好,我是落點版的小邊編。

有同學人私訊來問:「大學沒有固定作息、沒有老師盯進度,要自己安排進度跟學習,真的超不習慣…要怎麼調適才不會一學期直接大崩潰?」

這問題有人遇過!從被動式學習轉到大學的自由但充滿陷阱的自主學習環境,真的不簡單!

怎麼建立適合自己的讀書節奏?有推薦的時間管理方法嗎?
遇到課業卡關又沒人提醒該怎麼辦?

大學生如何主動找資源(像是課輔、圖書館、學長姐)來幫自己加強?



歡迎正在大學生活中掙扎或已經找到節奏的你,來留言分享你的適應方法或小祕訣
哪一種在校成績二階教授會比較喜歡呢?
有同學問:「如果要準備個人申請,哪種在校成績會比較受到教授青睞?是那種從50分一路穩定進步到75分的?還是高中三年都穩穩在70分?」

這真的是超實際的問題,因為兩種成績看起來都不差,但背後的故事完全不同!

教授會不會更喜歡有明顯進步、展現努力和轉變的學生? 
還是穩定度更重要,代表學習態度和表現都很一致?

備審資料要怎麼包裝成績曲線,讓教授看見優勢?

有經驗的學長姐、或是曾經二階被錄取的同學~來聊聊你覺得教授看重什麼?



by落點小邊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