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打工經驗分享

Shopee蝦皮-產品測試-實習心得

1111人力銀行 1111人力銀行 ・ 2025-05-09
Shopee蝦皮-產品測試-實習心得
 🧪 Shopee 蝦皮|產品測試實習(半年)
-職位:產品測試實習生(實際偏產品經理)
-內容:測試、寫PRD、整理文件、競品分析、素材蒐集
-工具:Figma、Zeplin、Google 文件、小畫家
🎯 收穫
-學會看懂產品架構與文件邏輯
-體會文件也是溝通工具
-理解工程流程與專業術語(如切版、串 API) 

文/Ds

蝦皮的實習有分成暑假期間 (兩個月),以及長期的(半年),兩者性質與內容應該有不少差異,而我參與的是半年的實習,因此僅就這部分來分享。


進入正題~~

我的職務名稱是產品測試實習生,主要是在協助 Operations 部門中 tech team 的一位 Product Manager,這個產品線主要負責蝦皮應用程式中的一款遊戲,而實際的工作內容中大概有1/4的時間是在做測試,其餘時間主要在編輯整理產品相關文件或後臺。此外,也會蒐集製作動畫的素材、競品分析、寫PRD與翻譯,做了不少與測試不直接相關的事項,畢竟哪那麼多東西讓你天天做測試呢,因此若稱其為產品經理實習生也不為過,聽說公司之後好像也有意將此職缺更名成此。

會接觸到的相關工具有 Figma, Zeplin,兩者都是軟體開發團隊經常會運用到的介面設計協作軟體。而 Google Sheets, Docs, Slides 應該就不必提了。我還很常用小畫家作簡單的圖像標示。( 能抓住老鼠的,就是好貓🤣🤣

每天工作的內容其實是不固定的,是隨著該產品開發的週期來排定。在開發的前期,我可能會幫忙蒐集素材、寫一些比較容易的PRD(產品需求文件 Product Requirement Document),中期則是會編輯整理這次更新版本的文件與後臺,後期的話才會開始撰寫測試案例與實際測試。至於版本間的空檔,可能就會觀察分析競品的新遊戲與功能。

很多人說PM的工作大多是在做溝通,實習前我對於溝通的理解就是開會、郵件、通訊軟體討論,但文件的撰寫又何嘗不是種溝通,目的是讓彼此對產品的規格與認知一致,無論是與團隊內的工程師、跨部門的合作同事,甚至是跨國分公司的同仁。因此,對於溝通的意涵也有了不同的想法。

剛開始實習時,我覺得它是一款蠻簡單的遊戲,但隨著更深入地參與整個開發的過程,我逐漸了解一個遊戲運行背後的複雜,看到遊戲的每個頁面、每個元素、以及遊戲互動的過程都是建立在前端、後端、後臺,還有一堆的文件的相互配合上。

在幾次與工程師討論的過程中,也更了解工程師的思考邏輯,對於非資訊背景的我,提供關於如何建構一項軟體功能的實務面觀點。

雖然說有不少新奇的見聞,不過實習還是有些較為無趣的地方。例如,在整理檢查文件時不免會有點煩瑣無聊,我總是告訴自己,一次往前一小步,總會有完成的時刻XD,我只會離終點越來越近。另外,面對這樣的狀況,還有一個我認為很值得做的,就是去了解與掌握這些不同的文件,他們的功用,以及彼此之間的串聯關係。 一方面你會了解自己在處理的文件究竟是如何幫助團隊,以此來建立一些成就感 (這點蠻重要的,另一方面則可以對於這些文件們,產生一個較為整體的圖像,而那其實就是一個產品的完整架構。(除了程式碼的部分之外…

工作時也很常聽到 PM 與工程師的對話,牽涉到諸如:切版、推、佈版、串 API 等詞彙。自己粗淺的理解是:切版就是指前端工程師用程式建構出與設計稿相同的介面;推跟佈版就是指在後臺新增一個運行版本與活動 (聽起來好像很抽象;串API就是當前端顯示的內容需要用到後端資料庫中的數據時,就必須透過 API 串接來取得。(歡迎糾正…哈哈哈

最後,還是需要再說明一下,以上是我這半年來的個人經歷,不同部門、不同產品線、不同帶實習生的同事,甚至是不同時期,都可能會有些變化,就讓大家做為參考囉。若是有興趣想嘗試的人,可以聯繫我,(在離職前)有機會幫你內推,畢竟公司的人員需求也是不小~~

推薦文章>>


※本文由 Ds 授權勿任意轉載,原文《Shopee蝦皮-產品測試-實習心得》

更多面試經驗、工作甘苦談,請至【1111人力銀行】

更多熱門職缺,請上【1111人力銀行】

 

對你有幫助嗎?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