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隊八位國手的合照,左至右:廖昱喬、鄭庭瑜、楊登堯、鄧子洋、鍾帛沂、馮于寧、于昂軒、張尹碩。照:臺灣大學提供
今年首度由臺灣主辦的第22屆國際語言學奧林匹亞競賽 (International Linguistics Olympiad; IOL) ,是全球中學生參與的12項國際科學奧林匹亞競賽之一。在激烈的競賽過程中,我國語奧代表隊表現優異,參賽學生展現出豐富的創意與紮實的能力,分別斬獲團體賽唯一金牌與銀牌,個人賽則獲得二銀五銅與一優選,創下臺灣參賽史上最佳獲獎紀錄,並於7/26閉幕典禮中頒發獎項。
隨著全球對語言學及其應用領域的關注逐年提升,愈來愈多的國家積極推動語言學教育,培養兼具人文素養與數理邏輯的跨領域人才。國際語言學奧林匹亞競賽自 2003 年創立以來,每年在不同國家舉辦,至今已有超過40個國家參與。這項競賽主要是透過語言分析及邏輯推理,激發青少年對語言學的興趣,並提升其抽象思維、邏輯推理與問題解決的能力。
團體賽臺灣銀牌隊伍與英國隊合照- 由左至右:鍾帛沂、于昂軒、張尹碩、馮于寧。照:臺灣大學提供
今年競賽由臺灣大學語言學研究所承辦,比賽有來自全球43個國家、共57支代表隊的語言學菁英,比賽自7月20日起,各國代表隊經過約一周跨語言、跨文化的智慧競技。臺灣今年是第十年參賽,共有8位國手代表參賽,成員為:鄧子洋、廖昱喬、于昂軒、馮于寧、張尹碩、鍾帛沂、楊登堯與鄭庭瑜。
臺灣代表隊在本屆賽事中表現亮眼,團體賽方面,今年派出「臺灣藍鵲隊」與「臺灣黑熊隊」兩支隊伍,分別榮獲團體金牌與銀牌。個人賽則獲得二銀五銅與一項最佳榮譽獎,銀牌得獎學生為鄧子洋與于昂軒;銅牌選手為馮于寧、鍾帛沂、楊登堯、廖昱喬、張尹碩;鄭庭瑜選手則為優選。總計我國代表隊於本屆 IOL 獲得十個獎項,為本屆獲得最多獎項的國家,充分展現臺灣語言學教育的厚實基礎與培育跨領域人才的實力。
曾是臺灣代表隊選手、今年擔任評審團主席的潘同樂於致詞中表示:「能以評審主席的身分重返這個舞台,對我而言別具意義。今年的賽題設計融合多元語言結構與邏輯推理,展現 IOL 對語言學深度與廣度的重視,也持續挑戰選手對語言系統的觀察與分析能力。很期待這些充滿熱情與潛力的年輕選手,未來在人生的旅程中持續發光。」
臺灣語奧代表隊為少數能以「臺灣隊」名義參賽,並於「國際頒獎台上」揮舞「國旗」的奧林匹亞競賽隊伍。臺大語言學研究所副教授、籌備委員會主席邱振豪表示:「感謝各單位、籌備團隊以及來自世界各地的志工們,有大家的全力支持,這場競賽才得以順利舉行。我們齊聚一堂參與IOL,是因為對語言的熱愛;語言不僅帶來知識與力量,也承載著智慧與愛。」
本屆活動圓滿落幕,2026年賽事將由羅馬尼亞接棒主辦。未來,臺灣大學將持續與國際語言學奧林匹亞競賽深化合作,攜手培育具備國際視野與競爭力的人才,共同推動語言學的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