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之心,不分老幼。照:中正大學提供
風災重創中正大學校園,清理與復原仍在持續。繼7月12日慈濟志工與本校師生攜手啟動災後行動後,7月13日慈濟再度集結各地志工重返中正校園,展開第二波清理行動。今日最動人的,是一幕幕跨世代同行、深具人情溫度的故事。
這二日的行動成功號召了校內外各年齡層的成員熱情投入,展現跨團體、跨世代的集體行動力。一位中正大學老師特別帶著1歲半與3歲半的幼兒一同到場參與;主任秘書則攜全家共襄盛舉,展現家人同心、以行動關懷校園的精神。一位來自基隆的媽媽,更帶著三個年幼孩子,最小年僅5歲,連同85歲的奶奶,一起南下支援,這段三代同行的身影成為今日最溫暖的注腳。
遠從基隆來,三代同行。照:中正大學提供
今日的志工行列中,一個來自台中的慈濟家庭格外令人注目。父母皆是慈濟志工,兩位女兒也穿上慈幼制服,一同投身災後清理。年僅8歲的小妹妹,跟著爸爸媽媽與姊姊走進校園,彎腰撿拾倒木與枝葉。當問她:「會不會累?」她點點頭,誠實地說:「會。」 這句童言童語背後,是最純粹也最動人的回應:即使會累,還是願意付出。年幼的她,用行動傳遞了慈濟家庭代代傳承的善念,也為今日的中正校園帶來最純真的感動。
值得一提的是,今日慈濟青年志工的召集人,正是中正大學電機所博士班二年級的學生,他身兼志工與中正人雙重身份,成為雙方合作最真實的縮影。此外,亦有三位中正大學校友回到母校參與災後整理,他們皆為當年「慈青社」的成員。今日也有不少校內師生投入行列,並表示未來願持續參與校園重建行動,讓服務精神薪火相傳。有些老師因為無法親自參與,但考量志工需要體力,因此自動捐獻加菜金,希望所有志工都可以吃飽吃好,能量滿滿。
中正大學校長蔡少正表示:「災難是一面鏡子,映照出人與人之間最深刻的連結與守望。今天看到這麼多闔家同行、主動前來的志工,讓人深受感動。無論是挺著幼兒背巾的爸爸、從基隆遠道而來的祖孫三代,還是重返母校的慈青校友,每一位的身影都刻畫出「共善、共好」的真實寫照。」
自2024年中正大學與慈濟志業簽訂合作備忘錄(MOU)以來,雙方於環保、急難救助、防災減災等領域持續推動協力機制。此次丹娜絲颱風為嘉義百年來首度登陸的颱風,雙方迅速啟動協力行動,展現實質合作成果,也為打造韌性校園樹立實例。
在連日風災後的炎夏中,慈濟與中正攜手並肩,灑下的不只是汗水,更是一粒粒對土地疼惜與未來希望的種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