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新聞

中央大學跨域團隊首創精準奈米標靶動物模型 助力肝病防治

2025-07-08
中央大學生醫系李宇翔特聘教授(右)跨域團隊建立一種安全而有效的肝纖維化動物模型,有助於慢性肝病防治與研究。照:中央大學提供
 
中央大學生醫科學與工程學系李宇翔特聘教授和許藝瓊副教授,攜手台北榮總內科部胃腸肝膽科黃惠君醫師、許紹榮醫師,以及陽明交通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李泉教授醫學團隊,成功建立一種安全而有效的肝纖維化動物模型,有助於慢性肝病防治與研究,進而降低肝癌對國人健康的威脅。成果登在《Biomaterials Science》期刊。
 
肝臟疾病常面臨「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三部曲。「肝纖維化」是肝臟受損傷後細胞外基質合成、降解與沈積不平衡的一種修復反應,亦是眾多肝病的起始源頭。對肝纖維化進行早期診斷、治療以預防後續病況惡化的發生,對肝病防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現階段建立動物肝纖維化模型最常用的方法是使用毒物化學法和手術方法,然而毒物化學法耗時、具潛在的致癌性,手術則具侵入性,變異性和死亡率高。傳統方法會導致實驗鼠變得非常虛弱,難以進行後續的新藥測試或其他長期實驗。
 
研究圖解:說明奈米粒子藥物載體(名為ALPNP) 如何精準打至動物的肝藏,不影響其他內臟的健康。照:李宇翔教授提供
 
中央大學研究團隊透過新一代奈米載體技術,可以精準地將藥物傳遞至動物肝臟,不影響其他內臟,如心、肺、脾和腎等器官的健康,使得後續新藥測試更有效率。關鍵技術在於研究團隊設計一種奈米粒子藥物載體(名為ALPNP),這個載體搭載能夠造成肝纖維化的藥物,並具有精準直接到肝臟的能力。直接注射藥物會使藥物經由血管到達全身各地,造成多處器官損傷,而ALPNP的表面所修飾建構的去唾液酸糖蛋白受體 (ASGPR)分子,可以使ALPNP與肝臟細胞做專一性的結合,使得大部分的藥物只在肝臟釋放造成肝臟損傷,而保持其他器官的健康。
 
這項技術的優點是生物相容性。載體使用的材料是高分子PLGA,這種材料能夠被人體生物體所接受,鮮少有副作用或不適感,目前已在生物醫學界廣泛應用。另外,由於ALPNP能夠精準地將藥物傳送到肝臟,因此所需的有效藥物劑量可以大幅減少,進而降低實驗動物受到的全身毒性損傷。透過這項卓越研究成果,希望建立一個優良的肝纖維化動物模型,提供給藥廠、生技公司或醫療研究單位,以加速新藥的研發與測試,進而造福人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