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新聞

文化大學「朱舜水國際學術研討會」 徐興慶耗時六年權威新作發表廣獲肯定

2024-12-25
文化大學於12月21日、22日,連續兩日舉辦「朱舜水暨東亞文化交流國際學術研討會」,由文學院、國際暨外語學院、東亞人文社科院及華岡博物館聯合主辦,並獲國科會、日本交流協會與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等單位支持。研討會吸引來自日本、韓國、越南、馬來西亞及台灣的30餘位學者專家參與,展現東亞文化交流的多元性與時代意義。
 
活動內容豐富多元,集結學術研討會、新書發表會與古書畫展,聚焦17世紀中葉至現代的東亞文化交流議題。中央研究院院士楊儒賓受邀發表開幕專題演講,主題為「魯王與寧靖王:有明最後的抗爭」,為大會揭開序幕。此外,來自國內外的學者深入探討朱舜水在實學、教育及思想傳播中的貢獻,以及其對現代東亞文化的啟示。

新書發表會由中研院劉序楓教授主持,由現擔任文化大學董事、徐興慶講座教授推出新著《跨國界的文化傳釋:朱舜水與近代中日人物的文明史觀論》,詳述朱舜水對日本神道、朱子學、陽明學等思想的吸收與轉化,並分析其在經世致用理念上的實踐。此外,徐興慶教授與武漢大學郭齊勇教授共同主編的《朱舜水集》也在發表會亮相,該書歷時六年完成,全面收錄中日兩國現存史料與相關研究,是台灣首本朱舜水研究的權威之作品。
 
徐興慶講座教授則呼籲,凡走過必留痕跡,高水準的學術作品就需專刊出版,提供後世學子研究,更歡迎現場貴賓盡量將其發表期刊重新修正後,交由文化大學出版著作,以供後世研究。
 
華岡博物館特別舉辦「東亞人物文化交流古書畫展」,展出朱舜水、隱元禪師及獨立禪師等渡日學者的書畫作品,展品共23件,部分由中央研究院及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提供。展覽呈現17世紀東亞知識人的文化跨界與思想交流,為學術會議注入藝術價值。
 
校長王子奇在開幕致詞中表示,文化大學致力於中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並將持續推動東亞文化的多元交流。文學院院長王俊彥則強調,會議的三大核心活動有助於深化學術研究與跨文化合作,展現傳統與現代交融的豐富內涵。今年研討會為學術界提供一個學術交流平台,更藉由新書與書畫展的多樣呈現,彰顯文化傳承的多元視角與未來發展方向。文化大學期待以此會議為契機,持續促進東亞文化的深度互動與創新共榮。